潍坊新闻网4月3日讯 如果把农产品从地头到超市的过程比喻为一条公路,那么“农超对接”就好比把弯道变成直道,省去了诸多中间环节,超市拿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,农民拥有了稳定可靠的销售渠道,缩短了路程提高了效率。但记者采访中发现,对于这样一件看似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,农户、合作社和超市等各方还有顾虑。农户担心单一的品种满足不了超市的需求;合作社则认为商场超市的门槛太高;超市对质量要求较高,源头的质量监管却存在难点,周边县市货源无法与供货商相比,会给超市增加风险和成本。
农户 品种单一满足不了需求
在部分菜农看来,“农超对接”主要的问题是菜配不齐。“如果超市需要8样菜,而我的地里只种了两样,剩下的6样菜我上哪去弄?只能从批发市场配货,价格肯定就高了,再加上运输成本,运到超市的价格说不定比批发商的供货价还高,哪个超市能要我的货?”昌乐县营丘镇菜农王利军种了两个蔬菜大棚,以前都是随行就市,辛苦种出来的菜经常遇到菜贩子压价,“农超对接”这件事他非常拥护,但对于具体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难题,心里却没有底。
其实,这也正是目前大多数超市管理者们的担心。从目前来看,超市还难以完全实现直接和全部农产品的对接,因为配货是一个大问题,超市商品种类多,潍坊周边地区出产的农副产品仅占很小一部分,如果让超市人员直接到新疆去进大枣,去海南进热带水果,这其中有很大的风险,更高的成本,在这一方面,超市在短时间之内无法与专业的供货商相提并论。
不过,我市一些超市已经开始了大胆的尝试,建立自己的供应基地。潍坊百货集团佳乐家超市营运总监马寨国告诉记者,他们目前已在昌乐县红河、尧沟建立了西瓜供应基地,在坊子、安丘建立了蔬菜供应基地。但是受地域限制,潍坊辖区并不能满足该超市全部需求,为此他们还在烟台建立了苹果供应基地,在陕西、甘肃等地建立了猕猴桃供应基地,下一步计划在海南建立基地。
为了解决异地储存调运问题,寿光市全福元超市则在烟台、陕西等地建立了大型冷库,将从当地农民或基地收购来的农产品储存起来,随时需要随时调拨。
合作社 进场费是笔不小的开支
与个别菜农势单力薄的情况相比,专业合作社财大气粗,但面对“农超对接”这个大工程,他们也显得有点底气不足。
“‘农超对接’是大方向,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”潍坊然中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程金广表示,联合社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将分散的农户组成团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*担风险,优势互补。为此,他们最近两年到潍坊、青岛、济南、天津和北京等地,与大型商场超市接洽,力争分得一杯羹,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。
“商场超市的门槛太高,光进场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”程金广说,目前为商场超市供应农副产品的主要是一些大的农贸公司,经过多年的发展,他们不仅资金雄厚,业务流程熟练,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关系,外面的人很难插足。
“潍坊的农业合作社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比较好的,我们也是发展比较快的一家,但是毕竟多数人是农民,玩土坷垃没问题,讲管理就是外行了。”程金广语气中充满了无奈,合作社与大型超市的对接因为双方地位、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程度等因素不同而出现一些问题。农产品的下游超市已是现代化产业,而上游的农民和合作社还都处于初级阶段,农产品供应链中各方位置不对称是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。
程金广认为,“农超对接”是农业走向产业化、现代化的苗头,发展“农超对接”的关键是要提高农业、农民的组织化程度,提高合作社带头人的生产能力、管理能力、市场意识,培养出优秀的组织和管理人才。一方面组织各种社会教育力量,对合作社带头人进行专业化培训,使他们具备现代农民的素养和能力。另一方面增开高校涉农专业,培养更多的农民大学生,让更多的人才流向农业、农村。有了千千万万个合格的合作社带头人,就可以带动几亿农民,真正让农民和合作社的生产达到现代化。
而大超市的采购人员,则提出建议,合作社必须要在专业合作、种植规模、产品质量等方面多下工夫。
超市 与散户签合同需要勇气
在外人看来,“农超对接”中超市掌握着生杀大权,是明显的强者,但是采访中他们表示,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,自己也有很多话要说。
据了解,目前“农超对接”主要有三种形式。一是超市直接承包土地自产自销,二是与农业合作社签合作协议,三是与菜农直接签订收购合同。比较而言,第一种做法最为稳妥有保证,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;与农业合作社联合比较省劲,但是在资金、标准等方面要求较高,一般的合作社难以达到要求;而与单个的菜农签合同则需要更大的勇气。
“说实话,我们是愿意搞‘农超对接’的,除了能降低物价,万一出现质量问题我们也好追根溯源。”马寨国告诉记者,他们不管与农业合作社还是普通农户对接,都会事先签订一份质量保证书,不管一根黄瓜还是一棵芹菜,从播种育苗、浇水施肥到收获上市都有严格的记录,并输入到电脑中建立质量追溯机制,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随时查到产地和负责人的相关信息。
“在菜市场买菜没有开发票的,出现质量问题摊贩也会推脱,而我们超市是跑不了的,所以我们从内心希望把这件事办好,一方面降低成本稳定物价,另一方面也能塑造我们的品牌形象。”马寨国说,“农超对接”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,让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日子,同时打造农产品流域稳固流畅的产供销产业链,但是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在制度和措施上加把劲。
探索 超市蔬菜供应潜规则得改改
记者采访中了解到,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,我市“农超对接”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,但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。未来的发展中,除了超市自身条件的完善与提升,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也是农超对接能否持续深入的关键所在。
就短期来看,税收政策是亟需改善的。当前,“农超对接”的税收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,一是地方政府对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有一定的配套资金扶持;二是国家对合作组织自产自销农产品免税,企业购进农产品可以抵扣13%的进项增值税的政策。但是这些工作在实际执行中操作难度大,影响了对接的顺畅。大型超市企业的采购量大,往往需要几十个农户才能满足一次采购量,而不少地区合作社不具备开发票功能,另外在减税方面各县市区的政策也不统一。
“农超对接”的最初目的,是减少蔬菜贩运中间的繁杂程序后,降低蔬菜的价格,进而保证消费者吃上新鲜廉价的蔬菜。但同时“农超对接”要求改变蔬菜供应的潜规则,因为现在大多数超市都要收取进场费,“农超对接”要求优化产业供应链,彻底改变超市对蔬菜的盈利模式。但是这—切要实现还困难重重,因为超市要改变赢利模式尚需过程。
另外,直接的资金支持也必不可少。政府应该出台专门的“农超对接”财政支持政策,甚至给对接成功、规模较大的合作社或农户的项目提供财政扶持专项资金,充分调动超市企业参与的积极性。“政府也应当加大扶持力度,在物流车辆、冷库建设、检测手段和项目用地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,将会加快促进“农超对接”的步伐。”程金广对此充满了期待。